走出仓储的物流机器人,都跑进了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2-03-01 浏览次数:

作为供需对接的最后一棒,物流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离不开的环节。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规模稳步扩张,结构持续优化,其运转效率也随之不断提升。实际上,物流历史上每一次进化,背后都有消费与产业、技术变化的影子。物流效率的持续改善,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如果我们将物流比作血管,遍布整个生产和消费链路,那么物流机器人就是让血液流通更顺畅的加速器。

如何降低成本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任何产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来,社会物流总成本居高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储存、搬运、分拣作为物流最基础的三大部分,工作琐碎单调又不可或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让“机器服务于人”也成为了物流机器人厂商们的共同愿望。

行业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物流机器人销量的年均增长量超过20%。根据市场调研机构LogisticsIQ.发布的数据,2025年仓库自动化市场将增长至270亿美元,其中,AGV/AMR(自动导引运输车/移动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比预计将达到15%。

物流机器人销量的高速增长,源于旺盛市场需求的驱动。今天,产业和技术都在经历变革。当成本需要降低,技术需要革新,物流机器人的“新时代”也呼之欲出,那么厂商们未来会走向何处?

物流机器人的下一场

亿欧智库《2022物流机器人应用研究报告》指出,物流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细分场景覆盖。其中,制造业正向物流机器人抛出橄榄枝。

京东物流高管姚秀军曾表示,如今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快递、快运、电商仓储等应用,而是进入上游的生产制造环节,走进了工厂,走向生产制造前端。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目前,制造业物流量大约占据整个物流市场总量的80%。制造业相对于电商、快递等对价格和成本敏感的行业,对成本回收周期的要求相对较低,且产线工人的成本更高,招工及培训难度更大,对机器人的成本要求没有仓储场景严格。

于是,越来越多的物流机器人厂商跑步进入制造业市场,加大在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力度。

根据相关统计,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加工与检验环节用时较少,大量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输送和等待加工的状态。而物流机器人中的移动机器人能够实现产线之间、产线与线边仓之间的自主搬运,同时能与MES等系统对接,从而全面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

但物流机器人转向制造业并不意味着其放弃了电商市场,相反,进军制造业成了中国物流机器人厂商走向海外的助推器。

根据亿欧智库,目前物流机器人存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向海外拓展业务将成为厂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1862.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达49.5%。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高达31.1%。

根据行业媒体报道,多位跨境电商相关领域从业者表示,采取更多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能有效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正如Geek+CEO郑勇所言:“客户(电商)要的是物流系统,而不是一堆机器人。”可以说,电商行业仍然是物流机器人的重要舞台。

2007年,新松AGV已经走出国门,赢得通用汽车AGV全球招标项目,开启AGV出海先河;2012年,昆船AGV成功出口巴西,此后引入了泰国、科威特、比利时、韩国、美国等市场;随后,以极智嘉(Geek+)、快仓等为代表的新兴物流机器人公司纷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比重也越来越大。

尽管国内物流机器人在海外市场遍地开花,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军海外是一条坦途。相比较国内市场,价格不再是海外客户考虑的唯一因素,产品本身价值、当地服务能力、供应商综合实力等多维度要素,都会被纳入考量范围。

最好的时代?

拓展海外市场具备挑战性,国内市场亦然。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机器人市场营业额超过400亿元,其中物流机器人占三分之一。根据相关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美元。

目前来看,即使巨大的市场蛋糕已然摆在国内机器人厂商的面前,但它们仍然受到“核心技术滞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困扰。

现阶段,我国机器人核心部件大部分还是采用进口产品。有观点认为,物流机器人厂商需要全面提升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外,厂商还需聚焦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深度学习等层面,围绕相关需求积极研发AMR、复合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推动产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换言之,如何通过自研核心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机器人应用水平,是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需要直面的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眼下的物流机器人行业已经逐渐进入整合阶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物流机器人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上。在过去,物流机器人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成本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整体售价,这让国内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如今,“掌握核心技术”已然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尾声:

在业界看来,当世界产业结构受到中国人口红利的影响,机器人革命的启动,是中国制造业内在发展动力换代和外部产业环境约束共同作用下的系列结果之一。

40年来,中国赶在人口红利消失前搭上了机器人革命这趟飞速疾驰的列车,率先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机器人有望占领全球40%市场。

如今,中国机器人行业已经实现对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助力,物流机器人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也已稳稳坐在了这趟改变世界的列车上。如今,我们只需要说一声:“人齐了,不等了,发车了。”

关键词: 重庆仓储物流,重庆口岸仓库,重庆三方仓储物流公司
分享到: